血管,人体平衡的守护者,血液在其静脉中静谧流淌,宛如河道之水。河道泥沙与血液细胞相映,大坝拦截与瓣膜控制相似。水流缓慢则河床拥塞,凝血因子多则血细胞堆积成栓,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危害凸显。作为第三大致死性血管疾病,它不分性别、不分年龄随时威胁生命,可能成为夺命“杀手”。
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宛如生命的河流,由动脉、静脉与淋巴三大系统交织而成,共同维系着生命的律动。而静脉血栓,就像河道里悄然淤积的“暗礁”,在静脉中潜伏 —— 当血液流动减缓时,它便会如暗流涌动,在静脉深处凝结成栓,这便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开端。
静脉血栓栓塞症主要以两种形态存在,且发病率居高不下:
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可“潜伏”在人体多个静脉部位,从腿部血管到盆腔深处的隐秘角落,都可能成为它的“温床”,是VTE最常见的初始形态。
肺血栓栓塞症:它由血栓堵塞肺部血管引发,而导致肺栓塞的 “元凶” 不止一种——根据嵌塞物质不同,除了最常见的 “肺血栓栓塞”,还包括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肿瘤栓塞等。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成因复杂而多样,国际上公认的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有三大诱因:
静脉壁的损伤
当静脉壁遭受外力破坏,如静脉输液时的针头穿刺,都可能成为血栓形成的起点。这些损伤不仅破坏了静脉壁的完整性,还为血栓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血液高凝状态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血液处于血栓形成与血栓消退的动态平衡之中。但当高龄、遗传倾向、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等因素出现时,这种平衡会被打破,血液会趋向 “易凝固” 的高凝状态,血栓形成的风险随之大幅升高。
血流速度的缓慢
静脉不同于动脉,动脉壁厚且富有弹性,能随心脏搏动快速推动高压力血液;而静脉壁薄,弹性纤维和平滑肌细胞少,血液流动仅依赖肌肉收缩和重力,其流速慢、压力低,当人体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不动,或由于某些疾病导致血流速度减慢时,血液中的凝血成分便有机会在静脉管腔内沉积并逐渐形成血栓。
VTE 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隐匿性 —— 早期往往没有明显信号,但了解它的类型和成因,是我们抵御它的第一步。
(撰稿:血管外科 孟庆宇 编辑:宣传科 李宽 审核:血管外科 李喜春 宣传科 车琳 商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