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广角

学院2025级非医学专业学生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圆满收官

时间:2025-09-29编发部门:宣传统战部稿件提供:教务处浏览:10设置

9月27日,2025级非医学专业新生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在体育馆顺利落幕。来自生物医学工程、社会工作等10个非医学专业14个班级的467名学生,经过系统化理论教学与实操训练,最终有443名学生通过考核获得“基础生命支持培训合格证书”。

本次培训由教务处牵头,组建了一支由教务处、护理学院、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心血管急救培训导师,以及校内CPR研究生和本科生志愿者导师共42人构成的高水平导师团队。为确保教学质量,培训采用“分组实操+精准指导”模式,每轮次将学生分为31个小组,每组配备1-2名导师,指导8-9名学生同步训练,实现“手把手教学、一对一纠错”。

培训现场

本次培训内容严格遵循国际急救指南标准,涵盖心脏骤停现场评估、紧急呼救流程、胸外按压深度与频率控制、开放气道手法、人工通气技巧、CPR效果判断及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规范使用等核心技能。通过“理论讲解→导师演示→模拟训练→个性化指导→考核评价”的闭环教学流程,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从“判断病情”到“实施救助”的全链条应急能力,有效克服“不敢救、不会救”的心理障碍。

导师进行讲授

为确保培训效果,本次培训设定“双合格标准”:理论考核合格线为70分(侧重急救知识体系掌握),技能考核合格线为85分(强调操作规范性与熟练度)。考核环节采用“情景模拟+实时评分”方式,导师通过模拟心脏骤停场景,检验学生在压力下的应急处置能力。最终,443名学生达标并获得证书,为校园应急响应储备了“第一响应人”力量。

新生分组培训

培训前期,教务处联合护理学院从校内招募了11名研究生志愿者,通过“技能强化培训+严格资质认证”,组建了“基础生命支持志愿者导师团队”,为大规模实操教学提供了人力保障,也为学生搭建了“以教促学、教学相长”的实践平台。

为研究生志愿者导师授予证书

此次培训得到了学院办公室、武装部、护理学院、基础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精神卫生学院等多个部门的鼎力支持,是学院落实“心肺复苏技能学生全覆盖”目标的关键举措,也是深化“急救学校”“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实践。通过持续面向非医学专业学生开展急救培训,不仅提升了个体应对突发状况的自救互救能力,更推动校园应急体系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型,为建设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服务“健康龙江”“健康中国”战略贡献了医教融合的实践力量。

(供稿:教务处李强 秦浩博 摄影:大学生记者 责编:赵阳 审核:郝莉洁)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