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为擎,育时代英才。近日,第十九届“挑战杯”黑龙江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圆满收官。在这场被誉为大学生科技学术“奥林匹克”的省级最高水平赛事中,学院实现历史性跨越,连续三年获得“优秀组织奖”,更一举夺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的丰硕成果。王文豹等9位教师获评“优秀指导教师”。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不仅是对师生科研创新能力的肯定,更是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内涵式发展的生动注脚。



战略引领,构建创新育人新格局
学院始终将“挑战杯”赛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本届赛事佳绩的取得,源于学院党委的前瞻性布局和系统性重构。学院打破传统备赛模式,构建了“党委领导、团委牵头、部门协同、学院联动”的一体化工作机制,将竞赛组织从“阶段性活动”提升为“系统性工程”,实现了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培育”的战略转变。

体系赋能,打造科创孵育新高地
为全面提升参赛项目核心竞争力,学院精心打造了“全过程、多维度、精准化”的孵育体系。学院团委牵头,在赛前数月便启动“种子项目”遴选与培育工作,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构建了“专家智库-导师团队-平台支撑”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通过举办多轮专题讲座、开展“一对一”深度辅导、组织多阶段模拟答辩,对项目进行持续性的优化打磨。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显著提升了项目质量,更在校园内营造了“敢于创新、乐于创造、勇于创业”的浓厚学术氛围。

师生共创,结出科教融合新硕果
成绩的背后,是指导教师们的倾心付出与学子们的奋力拼搏。韩翠艳、程宇、张英华等9位获奖指导教师,是学院深耕教学、潜心育人的优秀代表。他们将前沿科研成果反哺教学,将学术积累注入竞赛指导,实现了“科研”与“育人”的同频共振。参赛学子们在导师的带领下,将课堂所学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他们的作品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功底、敏锐的创新思维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集中体现。

“挑战杯”竞赛是检验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成效的试金石。本次历史性突破,标志着学院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迈出了坚实一步。立足新起点,学院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创新教育生态体系,激励更多学子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奋勇争先,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智慧与力量。
(供稿:团委刘柏人 校团委干事张思远 责编:郑洁 审核:郝莉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