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2+3”教学模式改革,保障临床教学质量“同质同效”,7月11日至18日,学院组织11所临床教学基地的412名教学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对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开设的《内科学2》《外科学2》《神经病学》《妇产科学》《医生与病人》《医学影像学》《实验诊断学》《中医学》共8门课程,开展了线上线下同步集体备课活动。活动由原临床教学中心副主任王秀清主持。
本次集体备课以“统一教学标准、创新教学方法”为主线,各主备课单位围绕教学大纲解读、教学目标设定、课程思政融入等环节进行深度研讨。与会教师结合临床案例分享教学经验,形成“资深教师传帮带、青年教师献新策”的良好研讨氛围。王秀清指出,集体备课旨在通过跨机构协作,规范教学流程,整合优质资源,确保各教学基地临床教育同质同效;各教学基地集体备课需贯穿教学全过程,除集中的集体备课外,各基地各教研室要在学期前、中、末常态化开展集体备课及相关教学研讨活动;课程内容要以教学大纲为基础,紧密对接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强化重点难点教学的同时,要指导学生做好自学内容规划;要严格落实平时考核机制,加强试题质量分析与反馈,充分发挥考核对教学的导向作用。
此次联合11所教学基地开展的集体备课活动,打破了传统教研的时空限制,通过云端协作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培养理论扎实、技能过硬的医学人才奠定了基础,有力推动了“2+3”教学模式在各临床基地的同质化实施。
(供稿:王秀清 责编:郑洁 审核:郝莉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