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校企合作,优化课程设计,提升病理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2025年6月11日迪安病理产业学院开展系列教学研讨活动,通过集体备课、病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及企业导师授课等形式,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
6月11日上午,迪安病理产业学院举办了一场聚焦教学创新与人才培养的集体备课及培养方案修订交流会,会议由病理学院刘婷副院长主持,参会人员包括各教研室主任及其骨干教师。沈阳迪安病理实验室王翠芳主任应邀出席,与病理学院教师围绕校企融合模式下的病理学科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展开深入交流,为学院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科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此次会议通过多方智慧碰撞,进一步明确了病理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路径,对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伊始,病理技术教研室王绍清主任作为主备人,首先就《病理学》第十八章传染病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系统阐述。她结合当下传染病的热点问题与临床实际案例,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企业导师王翠芳主任在研讨中特别强调,传染病教学应当着重引导学生掌握三个关键点:一是传染病的核心概念与分类体系;二是典型传染病的病理变化机制;三是临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她建议通过基础-临床双向渗透的教学策略,同步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思维能力。


校企教师集体备课
王翠芳主任结合基层医疗现状指出:“当前基层医院病理医生紧缺的问题突出,这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严把生源质量关,更要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此,建议病理人才培养方案增加《职场领航--个性化职业发展规划》、《精准医学在临床和科研中的应用》、《职场启航:全方位就业应聘指南》等5门企业微课程,并通过课岗对接、课证融合的方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在交流环节,与会教师们积极发言,围绕病理学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病理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临床需求的不断变化,病理学教学必须与时俱进,紧密对接临床实际与用人单位需求。王翠芳主任凭借其在病理学领域的丰富实践经验,为教师们提供了诸多前沿的行业信息与实用的教学建议,使大家受益匪浅。


校企教师共同研讨修订培养方案
6月11日下午,在形态楼101智慧教室,王翠芳主任以临床病理专家的视角,为2023级临床医学专业病理学方向学生呈现了一场题为《病理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与未来展望》的学术微课。王主任以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基础,通过生动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病理学在疾病诊断、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中的核心价值,使学生们深刻认识到病理学科在临床实践中的关键作用。课堂中,王主任还前瞻性地探讨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分子病理检测等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同学们展现了病理学与新兴科技融合的广阔前景,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专业认同感。整场讲座理论与实践并重,既有专业深度又富有启发性,为学生们未来的专业学习和发展方向提供了宝贵指导。

企业导师授课
此次系列活动是校企协同育人的生动实践,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病理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后,迪安病理产业学院将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持续优化教学内容与病理人才培养方案,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病理学人才不懈努力,为推动病理学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撰稿:明玥 宫继男 责编:明玥 审核:李兴江 李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