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广角

红色美育进基地: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体验精神之美

时间:2024-11-14编发部门:宣传统战部稿件提供:马克思主义学院浏览:10设置

11月13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团委举办了美育社会实践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米丰、白晓晓2位老师带队,与同学们在齐齐哈尔市博物馆共同体验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红色美育”学习之旅。

从“嫩江文明述说”到“齐齐哈尔清代历史”;从“猛犸象的尸骨”到“辽代的塔”,宛如一幅幅绝美的画卷,让历史走进当代。在厚重的抗战历史展区,“武装抗日的第一枪”“抗战铜手印纪念墙”记录着中国的伟大抗战精神。在领略齐齐哈尔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后,讲解员带领师生们前往“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二军在朝实战记录”展馆,“被子弹击中的钞票”“朝鲜三级国旗勋章”……文物虽无声,历史却振聋发聩,志愿军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抒写着不朽的民族精神。告别“兵出齐齐哈尔 为了和平”实战纪念馆后,同学们参观了督军署旧址,了解了民国时期在此履行公务的12位黑龙江首脑,也领略到齐齐哈尔丰富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的一角。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在今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这为学院加强思政课建设,开展美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学院通过“美育社会实践——红色美育进基地”活动,将地区历史文化与实践相结合,让同学们在熟悉的环境中进一步挖掘和承载向上向善的文明文化,将美育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理解的转变,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乔增正 米丰 责编:赵阳 审核:郝莉洁)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