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下,基础医学院线上教学工作于3月2日全面启动,开课第一周教学计划内的22门课程开展了线上教学和教学辅导,共有23名教师参与,上课学生达到12834人次,实现线上教学、线上作业、线上答疑全覆盖。基础医学院精心筹划、周密组织、环环衔接,努力实现“三个对接”,保证新学期教学工作有效、有序,保质、保量进行,切实做到停课不停教、不停学。
早谋划、细落实,做好在线教学各项准备。基础医学院根据学院相关要求提前谋划、精心组织,在疫情防控初期即成立“网上教学工作领导小组”,李涛院长任组长、主管教学副院长任副组长,成员由教务科及各教研室、实验室负责人组成,协调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工作。 随后,教务科面向全体任课教师开展线上课程可用网络资源、互动课程平台及虚拟仿真项目的统计工作,并征集教师开设线上课程的意愿及要求;2月初,组织教师参加网络直播教学和在线教学技能培训,使任课教师熟练开展平台直播授课、教学互动、考核评价等教学活动;制定2020年春季学期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工作预案,对教学管理、教学设计、师生对接、教学评价及督导等相关工作作出预案,提出解决办法与流程。
全覆盖、保质量,实现教学工作有序对接。一是实现网络课程资源与学校课程对接。借助中国大学MOOC、超星尔雅、智慧树等平台发布的共享课程资源,实现课程教学平台对接。《生理学》《系统解剖学》《医学机能实验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等课程分别依托智慧树在线教育平台和超星学习通平台精心设计“空中课堂”。 任课教师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和腾讯会议,通过直播讲授教学内容并指导学生学习、答疑、讨论、线上测试等。二是实现任课教师与学生班级对接。教师及辅导员及时、准确、点对点向学生传达本阶段教学安排,并以教学班为单位创建班级QQ群,实现任课教师与学生班级对接,以便任课教师有针对性的发布上课通知,保证教学有序、高效。三是实现质量保障与教学工作对接。督导专家采取随机网上听课、组织学生进行网上评教等方式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质量监控。教学管理人员在授课过程中跟踪听课,确保质量保障无死角。
兴文化、育新人,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授课教师结合不同课程的特点,将教学内容与当前的疫情阻击战相关举措联系起来,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联系起来,更贴近生活。充分利用教学平台,系统解剖学超星平台设置“无声育人”专栏,在首页设置“德育平台”和“战疫日记”专栏;“课程章节”前面设置拓展学习小天地(包括:灵魂有香、精神有光,学知识、以史为鉴,轻松学解剖);教学资料中设置“解剖人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融入思政元素,提高学生认同感。引导学生坚定专业自信与文化自信。
基础医学院下一步将根据线上教学特点,有针对性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做好线上线下教学内容有机衔接,严格把控教学质量,并通过此次实践积累经验和信息,进一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推进现代化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推向新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