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广角

疫情考验使命、防控彰显初心

时间:2020-03-05编发部门:护理学院稿件提供:护理学院浏览:20设置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高校的疫情防控工作任重道远,如何守护校园安全,确保学生健康是高校的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考验他们的是责任心和工作能力,检验的是育人初心和使命担当。护理学院辅导办主任16级年级辅导员孙荣利,所带学生跨3个年级,担任7个班级的班主任,学缘结构由中专、大专、高中起点构成,共计193人;同时统筹辅导办全面工作,具体负责学生实习和就业工作。面对疫情,她用自己的方式发光发热,用奉献和信念践行自己的初心。

护理学院学生散布在全国各地,面对每日各种表格的统计上报、情况的排查,面对多个填报系统的统计排查,面对几百名学生的各种心态,她没有怨言,一直默默工作。因为通过每天的日常工作,就是为国家、为社会做自己的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就是全力支持着国家打赢这场阻击战。千里之外通过网络,每日填报各种信息,废寝忘食,想尽各种办法掌握学生真实情况。因身兼数个角色,为了不影响全院上报进程,她总是前一天晚上将自己所带班级的情况统计好,进行到凌晨,甚至后半夜一、两点钟,第二天进行全院780名学生汇总、核查、上报工作。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工作没早没晚,没有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在每日各类工作中,她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如何不盲从于各类具体事务中,在抗疫这次“大考”中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于是她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辅导员在疫情防控中的工作目标,明确了工作重点,把握好工作原则,与学生共同完成好这次特殊的“答卷”。

创新管理模式,确保既有重点,又全覆盖。开展网格化管理模式,将班级管理以点带面,进行织网管理,督促学生每日上报居住地点以及身体、心理健康状态,若出现疑似症状第一时间报告。此外,针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的疫情,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做好身处异地学生管控工作,每天与学生通过电话、微信、QQ等进行联系,身处异地学生每天早晚各测体温一次,引导学生遵守居住所在地防控要求,不出门,多学习;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争取家长的支持,及时倾听学生的声音,通过开展心理疏导、新冠肺炎防控宣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等方面入手给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做好学生信息排查和统计工作,从最初的人工统计,到网上办事大厅、钉钉APP系统启用,一面加强学生各系统应用的培训指导,一面做细做实学生信息数据统计,做到了每日不落一人,不错一项,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确保了管控无死角、无盲区。

规范工作制度,确保疫情防控有抓手、不懈怠。协助主管领导建立了疫情防控维稳工作群2个,做好学生情况的日通报制度,起草《护理学院学生防疫工作预案》和《护理学院学生突发疫情防疫工作应急预案》,完善疫情管控措施和流程,规范了班级、年级、全院学生信息报告流程和应急处置流程。

传递温度关爱,确保关心体贴学生、不缺位。秉持“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理念,积极联系学生,做好引导,多一通电话,多一句叮嘱,就让学生减少一份暴露的危险。严格落实学校要求“一对一”电话联系学生建立每日跟踪及登记制度,摆事实讲道理,用真情,将防护知识与学生的现实要求结合起来,教育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看待疫情,化解学生的负面情绪,强化青年学子的“纪律规矩”意识;分析返校和出行等事宜的利害关系,将学校对学生的关爱不打折扣的落实,为身处异地确实有需求的学生邮寄口罩;通过疫情,让学生更清晰的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更新工作思路,确保实习就业有序、不停滞。针对以往不同的就业形势,认真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就业理念及云招聘形势转变等事宜,特别对就业困难学生重点关注,对学生的就业情况摸清底数,考研成绩做好统计,就业信息提前着手。疫情期间,累计积极搜集31家单位的用人需求,为学生提供979个以上工作岗位,目前护理学院签约8人,考研300分以上12人,较2019年相比实现了零的突破。加强与实习单位的沟通和联系,确保实习学生的信息准确和个人安全。疫情期间与实习单逐一联系,按学校要求中止学生实习。同时对各个实习地点学生所在地和情况精准掌握,严格落实学校要求,学生不能擅自返岗,督促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开展在线学习。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无需豪言壮语,只需静下心、沉下身做最务实的,最细致的工作,方是对初心的践行,因为她坚信:涓涓细流,终将凝聚成抗疫的磅礴力量。

   疫情期间居家工作

孙荣利与学生进行视频会议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