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开阔师生视野、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10月14日,精神卫生学院邀请戴诚老师来院,围绕中华传统文化与精神健康、如何在大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活动,开展了一次座谈研讨活动。精神卫生学院全体教师、部分学生代表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中华传统文化爱好者参加了此次活动。精神卫生学院副院长李平主持了此次活动。
戴诚老师自2009年开始,投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承传工作,2017年,被中国文化促进会授予“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传习导师”称号。活动过程中,戴诚老师首先以我校“大学至善、大医精神”的校训为切入点,围绕“大学之道”,为在场师生详细解读了修身、齐家等方面应该注意的方式方法,深入解读了“明德”、“亲民”、“至善”的深刻内涵;接下来,戴老师以三字经中的“性相近,习相远”为例,分析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并就如何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合到对大学生的教育方面,为师生分享了个人的看法;紧接着,戴老师以日常中常用的“筷子”为例,从七寸六分对应七情六欲、一动一静对应阴阳平衡等角度,阐述了筷子中蕴含的保持心态平和重要性的道理,让大家从一根小小的筷子上,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最后,戴老师对礼仪、规矩在日常工作、个人交往以及和谐社会的创建方面的作用进行了诠释,并重点分析了中华传统文化与大精神健康的共通之处,就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精神健康教育活动中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讲座结束后,现场师生就娱乐化、快节奏的当代,如何更好地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互联网时代怎样利用传统优秀文化对孩子进行教育等问题,与戴老师进行了现场互动,戴诚老师结合个人体会,给出了独特的见解与建议,并为现场师生推荐了多部国学经典书籍。
最后王玉花院长进行了总结发言,她表示,当今时代,我们国家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牢记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坚定四个自信,尤其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了大量的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要重视从这些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将我们的“根”扎深、扎牢,要用这些养分,滋养我们的大学生,为他们成长为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保驾护航。此次活动的开展将对精神卫生学院继续深入开展践行国学经典活动,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戴诚老师作精彩讲座

王玉花院长作总结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