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鼓励和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充分调动大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基础医学院于2008年10月建立了首批共计18个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小组。两年中,在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下,第一届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小组成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科研论文29篇,其中被EI收录1篇,中文核心2篇,国家级4篇;在学院大学生科技活动节上,1名学生获得一等奖、2名学生获得二等奖、3名学生获得三等奖、5名学生获得优秀奖。王玉老师指导的科技小组共6名成员,有4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
第一届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基础医学院遴选出12位具有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指令性科研课题的教师指导62名学生进行科研活动。他们从培养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入手,通过开展科研知识讲座、科研方法和技能培训及训练学生查阅文献、自行设计实验和书写科研论文等方式,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精神。科研实验工作具体操作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基本的用具清洗、高压灭菌、溶液配制等环节到一项完整的实验均亲自操作,对于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并与指导教师沟通,积极思考对策、办法,变被动训练为主动学习。目前,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小组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动物疾病模型的复制、动物取材、细胞培养、免疫组化、原位杂交、ELISA、Western blot及PCR等基本实验技术,在文献查阅、设计实验、论文和课题立项书的书写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步。
据悉,基础医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小组现已成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的主阵地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成为大学生创新教育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第二批共计9个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已经建立,9位指导教师将对33名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
(基础医学院2011年5月6日提供素材)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学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