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广角

【战“疫”云课堂 思政篇(三)】——打造“四化一体”虚拟线上实验课堂

时间:2020-04-23编发部门:基础医学院稿件提供:基础医学院浏览:19设置

一、案例概述

课程名称: 《系统解剖学》 

主讲教师: 王冠等

授课对象: 临床医学专业等 2019 年级本科生 

基本情况::《系统解剖学》属于医学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知识名词复杂抽象,专业术语繁琐难懂,实践辨识性强,临床需求度高。面对疫情防控特殊时期,解剖学教研室作为院级优秀教学团队,不改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精心筹划,平均周学时 68 学时,实到课人数 2254 人,到课率 100%。教学团队充分利用在超星平台自建的院级在线课程优势,发挥网络资源的云端化、虚拟化、仿真化、个性化的特点,通过异步-混合-同步等多元一体化的教学设计,解决师生由线下课堂到线上学习的融合转变,确保线上教学的现场感,学生的代入感、紧迫感与参与感。

在线教学主要特色:实现“四化一体”虚拟线上解剖实验课堂。以学生不断反馈为驱动,采用“直播课堂+虚拟仿真”的线上实验教学形式,制定“超星平台云资源+闯关学习提前知+腾讯会议解疑惑+即时反馈重质量(学习通投票问卷)+师生交流多平台(QQ 群等)”的线上实验课程方案,以虚拟仿真标本资源为主角,使学生不脱离实物标本,全方位浸入式的学习体验。

二、在线教学设计

    《系统解剖学》课程将疫情防控和课程教学相结合,不断升级在线教学设计。从为了解决疫情期间学生“有课上”的迫切需求,升级到解决学生“上好课”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上,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兼顾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有机化合,课前安排学生基础与核心知识提前知的同时,在线课程设置德育平台,融入疫情防控、生命教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等思政元素;线上课堂教师带领学生识认实体标本,感悟“大体老师”为医学发展捐献遗体的高尚灵魂,培养每个医学生的慎独精神。

2、教学内容上,线上平台提供完备的教学资源:执考模块-辅学资料(教材、图谱、习题等)-实验资源(在线授课回放视频、实物标本视频等)-理论内容(教学大纲、微课资源、教学课件、案例分析、章节测试)-历年真题-拓展学习等海量资源,多层次全方位助学;课中结合“快速激活”、“多元学习”、“有效测评”、“简要总结”、“育人无声”多维度全方位反馈,真正做到教有道,学有效。

3、教学方式上,从单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课中跟紧教师教学安排升级到根据自身情况及兴趣选择学习资源开展学习,将学习主动权交还学生,教学中心放在提前收集学生疑问、教学设计、活动组织、过程把控、课中答疑解惑和多元学习评价上。课后结合“评价-反馈-评估体制”,及时了解学生需求,教师根据“评价-督导反馈-学生评价-自我总结”重塑“教”,学生根据“教师评价-随堂测验-课堂参与度”来实现自我“学”的评价。同时,横向评估课堂作业与测试完成情况,纵向评估从本章节学习持续到课程结束,全方位时刻当好学生的“后勤兵”,解决学生的技术支持需求,如资源无法查看,网络卡顿等,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提供适时的心理咨询和帮助。

三、在线教学实施

1、教学组织:利用超星学习通进行课中签到,既有效避免刚上课时的网络拥堵,又能真正掌握学生参课情况;并实时发起互动,连麦、抢答、随机选人等活动。

2、在线环境:课前播放齐齐哈尔医学院“战疫”相关视频新闻,既能提前测试音视频是否顺畅,又起到无形育人的作用。

3、学习效果:

精心设计制作课件,融入大量实验教学资源,包括中国大学Mooc视频资源剪辑,自制难点模型视频,自录3Dbody虚拟仿真标本视频及实验室“大体老师”真实标本录像,全力保障学生实验学习需求。

关注反馈及时调整,时时关注弹幕区(聊天框),课上有效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根据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及时调整内容和进度。

劳逸结合注重效果,直播教学学生易产生惰性,注意力易分散,每20-30分钟安排一次超星平台“轻松”活动或者休息,及时调整学生学习状态。

张弛有度严把质量,课中穿插2-3次实物标本图片的随堂小测,鼓励抢答,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后根据章节知识点及时在超星平台发布主题讨论、测验、作业等活动,每一完整篇章内容结束后,设置线上限时考核,严把质量关,让学生真正“忙起来”。

四、在线教学实施成效

1.巧用“反馈效应”,学生成为导向标 解剖学教学团队精心筹划课程预案,提前做好课前测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线上课堂为平台,用心设计导演每一节课,以严把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素质为依托,通过网络资源的云端数字化、虚拟仿真化、碎片个性化等特点,实现《系统解剖学》异步-混合-同步等多元一体化云课堂。

运用即时反馈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课前对学生进行投票问卷和主题讨论,收集并听取学生的想法和意见,“个性化”设置课堂;课中每讲到一个重点难点及时与学生沟通,让学生在聊天弹幕中回复1代表理解,回复2代表不理解,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课后进行问卷调查、主题讨论和学生回访,及时评估并完善教学安排和设计。使学生作为“云课堂”的导向标。

2.育思政于无形,感细微于点滴

《系统解剖学》在线课程利用超星平台“无声育人”,在“首页”设置“德育平台”和“战疫日记”专栏;“课程章节”前面设置拓展学习小天地(包括:灵魂有香、精神有光,学知识、以史为鉴,轻松学解剖);“资料”中设置“解剖人文”,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润物无声融入思政元素,提高学生认同感。

课前播放由齐医学子演唱的《请战》等抗疫歌曲、援鄂医护人员凯旋归来等相关音视频,感学生于无形;直播课中引用每节课所学知识,例如脊柱-人体的顶梁柱,类比一线抗疫的医护工作者们-国家的顶梁柱,鼓励学生踏实学习,感受医生职业的崇高与伟大;课堂尾声引用“00 后已到达防疫战场”等微博热门话题和抗疫小故事激励学生,积累自省、慎独、敬畏、尊严、仪式感等生命体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3.实验数字虚拟化,实验课堂零距离 整合实验教学网络资源,通过虚拟仿真数字人视频、3D body 三维仿真软件、实验室实拍实物标本视图和自制模型仿真结构动画,打造 360°全浸入式解剖学线上实验课堂,让学生与大体标本零距离,仿真实、多元化的识认实体标本结构,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提高学生 实验学习质量,拉近学生与临床实践的距离。

课堂时间虽然短暂,通过线上平台,老师随时掌握每位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对症下药;学生随时可以和老师反馈交流,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师生沟通零距离,使学生得到更“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五、在线教学反思

教学相长,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教师教学能力和在线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推动力。为满足学生不同层次水平、学生学习不同章节的个性化需求,发挥学生的即时反馈机制,更多地站在“学生”视角看教学,

解剖学教学团队将持续完善平台资源,不断优化课堂安排,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加深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中心和主人。

路虽远行则至,事虽难做则成,解剖学教学团队将“疫”无反顾 坚守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定不移夯实 教学质量,全身心投入到在线教学战“疫”中,打造“四化一体”的《系统解剖学》云课堂。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