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广角

【战“疫”云课堂 思政篇(一)】——探索人体奥秘,铸就奉献之魂

时间:2020-04-21编发部门:基础医学院稿件提供:基础医学院浏览:32设置

根据解剖学课程特点,洞悉学生心理,化恐惧为感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遗体捐献登记、接受和对“大体老师(遗体)”进行动手解剖、研究,引导学生形成“感恩、责任、奉献”的情怀,加深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命意义的理解。结合解剖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让理论与实践、教书与育人有机融合。

一、教学目标

解剖学课程团队作为我校优秀教学团队,面对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不改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审时度势,将疫情防控和课程教学相结合,凭借“中国速度”实现线下到线上的融合转变,确保线上学习的现场感,学生的代入感和参与感。今天的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让解剖筑梦人助力“天使梦之队”实现以下目标:

1.树立“感恩,责任,奉献”的价值观;

2.引导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3.带领学生社会服务、增强使命感。

二、教学设计

重新设计升级《系统解剖学》在线教学课程思政内容和形式,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兼顾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有机结合,育思政于无形,感细微于点滴。

1.重视线上“思政”资源建设,《系统解剖学》在线课程利用超星平台“无声育人”,在“首页”设置“德育平台”和“战疫日记”专栏;“课程章节”前面设置拓展学习小天地(包括:灵魂有香、精神有光,学知识、以史为鉴,轻松学解剖);“资料”中设置“解剖人文”,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润物无声融入思政元素,提高学生认同感。

2.精心设计教学方式:课前安排学生基础与核心知识提前知,在线课程设置德育平台、战疫日记,融入疫情防控、生命教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等思政元素;线上课堂教师带领学生识认实体标本视频,感悟“大体老师”为医学发展捐献遗体的高尚灵魂,培养医学生的慎独精神。课后结合“评价-反馈-评估体制”,及时了解学生需求,全方位时刻当好学生的“后勤兵”,及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并提供适时的心理咨询和帮助。

三、教学实践

(一)第一课堂-引导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1)课前:由线下每位医学生入学后都要进入解剖实验室、向“大体老师”学习, 2015年开始实施“解剖学第一课”现转为播放我校三所附属医院医护人员援鄂事迹、“疫”无反顾 大爱无疆 -齐齐哈尔医学院遗体捐献登记接受站遗体接受实记(被黑河市五大连池新闻全程播出https://ytjx.qmu.edu.cn/2020/0322/c4214a133523/page.htm)等相关“战疫”视频新闻,既能提前测试音视频是否顺畅,又起到用身边榜样无形育人的作用。

(2)课中:直播课中通过专业知识如脊柱-人体的顶梁柱,类比一线抗疫医护工作者-国家的脊梁,鼓励学生踏实学习,感受医生职业的崇高与伟大;课堂尾声引用“00后已到达防疫战场”等微博热门话题等抗疫小故事激励学生,以疫为鉴,励志勤学,积累自省、慎独、敬畏、尊严、仪式感等生命体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线上教学育思政于无形 


清明节追忆大体老师,网络寄托哀思 

(3)课后:《系统解剖学》在线课程利用超星平台无声育人,在“首页”将遗体捐献登记接受站和科普教育基地-形态学展馆网页链接 ,设置 “德育平台”, 以我校119名援鄂抗疫医疗队员为题材设置“战疫日记”专栏;在平台的“课程章节”前面设置拓展学习小天地(包括:灵魂有香、精神有光,学知识以史为鉴…);在“资料”中设置“解剖人文”,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润物无声融入思政元素,提高学生认同感。

线下“特殊节日”(清明节)学生会对“大体老师”爱心留言、敬献感恩卡等活动,特殊时期转为线上制作音视频、抒发感恩情怀的诗文等形式发布于齐齐哈尔医学院遗体捐献登记接受站网站(https://ytjx.qmu.edu.cn/2020/0402/c4214a133897/page.htm追忆大体老师,网络寄托哀思-遗体捐献登记接受站2020年清明活动)。


“疫”无反顾,大爱无疆

 

线上超星平台无声育人

(二)第二课堂-带领学生社会服务、职业实践

2018年成立“齐齐哈尔医学院遗体捐献登记接受站志愿者协会”,以每年的科普月活动为契机,师生志愿者深入社区,为百姓科普医学知识和遗体捐献常识。参加“爱的奉献”为主题的清明祭扫、遗体送别仪式;对遗体捐献志愿者进行慰问家访,举办“无言良师”教师节系列活动;纪念世界解剖日-感恩大体老师……通过带领学生志愿者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树立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累了丰富的学生“职业体验”实证经验。

四、教学效果

解剖学教学团队精心筹划课程预案,提前做好课前测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线上课堂为平台,用心设计导演每一节课,以严把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素质为依托,通过网络资源的云端数字化、虚拟仿真化、碎片个性化等特点,实现《系统解剖学》异步-混合-同步等多元一体化云课堂。

运用即时反馈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课前对学生进行投票问卷和主题讨论,收集并听取学生的想法和意见,“个性化”设置课堂;课中每讲到一个重点难点及时与学生沟通,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课后进行问卷调查、主题讨论和学生回访,针对课前课中教学实施和中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宝贵意见,及时评估并完善教学安排和设计,使学生作为“云课堂”的导向标。

课堂时间虽然短暂,通过线上沟通平台,老师随时掌握每位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对症下药;学生随时可以和老师反馈交流,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师生沟通零距离,使学生得到更“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师生“欲说还休意未尽”。

五、反思与总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深入挖掘课程育人功能,借助信息化媒体技术,使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教学相长,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教师教学能力和在线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推动力。将德育融合于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中,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亲身体验,获得感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润物细无声的使学生形成“感恩,责任,奉献”的价值观。线上教学教师要多地站在“学生”视角看教学,解剖学教学团队将持续完善平台资源,不断优化课堂安排,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加深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中心和主人。

路虽远行则至,事虽难做则成,解剖学教学团队将“疫”无反顾坚守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定不移夯实教学质量,全身心投入到在线教学战“疫”中,打造《系统解剖学》云课堂。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