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院统筹管理、综合施策、积极应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预案为指导、以质量为根本,全面建立了教学应急响应机制,实现了线上线下教学的一键切换,从容应对,尤其针对实践课程,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体系,结合课程不同实践课程特点,对实践教学进行精心组织,整体设计,借助超星网络教学系统、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腾讯会议等,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优势,分类施策,全力保障实践教学工作平稳、有序、高质量运行,实践课程开出率为100%,保证了线上线下同质等效,不让一名学生掉队。
案例1:基于“一通、一台、一群、一会”构建
有效线上线下衔接的病理学实验课
病理学实验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实验课程,是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通过对实验切片的观察、病理数字切片的学习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知识应用能力。
病理学教学团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了基于“一通、一台、一群、一会”有机结合的病理学实验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将线上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使不同情况的学生都能有效参与到学习中。
“一通”即学习通 课程组充分利用学习通各种功能,建立实验课线上课程,为学生自学复习提供实验切片的讲解;利用学习进行课堂活动,督促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实验课程的有效互动;通过问卷功能,及时了解学生对实验课的需求及建议;利用签到进行课程考核。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教学过程有记录,学生评价有依据。
“一台”即微型态实验教学中心虚拟仿真教学平台 病理学实验课早期已经引入该数字切片平台,并且不断补充典型病例数字切片,建立了丰富的病理学数字切片库。数字切片库能够更清晰的展示病变全貌,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病变;并且数字切片不受时间和地域的影响,学生可以结合学习通中切片的讲解进行自学。
“一群”即QQ学习群 通过群及时进行师生之间的沟通,学生通过展示病理学切片病变部位的截图、标记能够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给予及时的反馈,提高学习效率。
“一会”即腾讯会议 无论是学习通活动、虚拟切片学习还是截图展示,同学腾讯会议同屏功能,使线上同学和线下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同步教学进程,缓解不能参加线下授课同学的焦虑心理,增加了同学之间及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结合案例进行授课,授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板书与教学PPT结合,实现了课程内容的丰富、教学方法的先进化、课程思政内化、教学效果最优化。
案例2:推行全程质控,坚定教学质量“核心”
---线上临床实践教学案例
针对临床实践课程教学受空间、设备、资源等条件限制导致的教学难点、痛点,各单位积极开展实践课在线教学的有益改革与尝试,确保学生线上教学教学资源充足。
11月16日,附属第一医院教学工作进行了线下教学向线上教学转换,教务科统筹安排,在课前就将学生技能课所需手术耗材分发到每一个学生寝室。《临床基本技能学》课程通过教师线上授课和学生线下(寝室内)实际操作的方式,探索线上教学的方法,提高线上学习的效果,保证线上实践教学质量。
图1.附属第一医院马燃老师线上教学,学生同步外科操作(寝室)
附属第十医院实习实践课程采用线上情景再现方式。使见习、实习、技能操作等实习实践课程,线上学习无法真正接触临床,教师们通过录制相关科室、处置操作、病例的形式,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实现临床情景再现。再通过病例分析、讨论等形式消化吸收学习内容。
图2. 附属第十医院儿科教师王艳伟老师进行线上实习课
图3. 附属第十医院麻醉科蒲春雪老师进行线上见习课
疫情面前,全院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立足教学初心,尽显责任担当,全力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全院师生将继续秉持“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齐医精神,勠力同心、积极探索,真正达到“平战结合”“双线作战”“自主切换”“实质等效”,坚持两手抓、两促进,以最强决心、最大努力、最实举措统筹推动学院各项教学事业全面发展。